甘肃分校

地址:兰州市城关区皋兰路1号工贸大厦16层 电话:0931-8186071 8186072 8186073

地址:秦州区中心广场西侧金龙大厦10楼1004室 电话:0938-8310708、18009381006

地址:张掖市县府街张掖饭店335室 电话:0936-8257085、18794910200

地址:平凉市崆峒区西大街德克士隔壁2楼电话:0933-8598755、18009338610

地址:酒泉市肃州区仓门街6号东方国际大酒店 电话:0937-2663644 15009371106

地址:武威市凉州区东大街110号4楼(凉州宾馆对面) 电话:17793512641、17793513042

地址:甘肃省白银市白银区人民路新华书店大楼5层 电话:15349088904

地址:兰州市安宁区金牛街海龙数码广场3楼 电话:0931-4539401、4539402

地址:庆阳市西峰区城壕巷56号(人力资源市场对面华兴美食城巷内120米舌尖上火锅院内5楼) 电话:18034616048、0934-8512364

地址:兰州市城关区皋兰路1号工贸大厦16层 电话:13993011879

地址:甘南合作市民俗一条街(甘肃民族师范学院东门与西门中间路段3楼) 电话:18089403346

地址:甘肃省金昌市金川区上海路汇金财富广场3楼(香格里拉小区向南30米)电话:15393560401

地址: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交通路365号(木森林宾馆六楼) 电话:17793274300

地址:兰州市城关区皋兰路1号工贸大厦16层 电话:0931-8186071 8186072 8186073

地址:成县陇南大道成州游乐城院内三楼 电话:0939-3228799、13830977555

地址:兰州市和平镇兰州财经大学公寓大门北侧150米三楼(申通巷子) 电话:18919116547

面授课程网校课程人社厅网| 直播问答论坛砖题库名师| 招考报考职位库试题真题| 微信微博

您当前位置:公务员考试网 > 甘肃公务员考试网 > 甘肃公务员考试 > 试题资料 > 行测真题 > 2015浙江公务员考试行测

2015浙江公务员考试行测

2017-05-15 15:02 甘肃公务员考试网 http://www.jnwlp.com/ 文章来源:华图教育

2015浙江公务员考试行测

甘肃公务员考试网:2015浙江公务员考试行测,由甘肃华图教育(微信号gshtjy)根据2015年浙江公务员考试的考生回忆为大家详细整理,希望对以后考公务员考试的学生有所帮助。

言语理解与表达

21.英国车,汽车工艺的代表,处处______出高贵、优雅、灵动、恒久的艺术气质。而这一切,源自于英国人一直______的传统造车技艺——始终以手工进行装嵌。

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( )。

A. 彰显 迷恋

B. 展示 擅长

C. 流露 秉承

D. 体现 坚守

【答案】C

【所属考试模块】 言语理解与表达

【题型】

【考点】实词辨析

【难度系数】

【作者】曾淑萍

【解析】先看第一空,搭配“艺术气质”,只能“彰显”“流露”,而“展示”“体现”均不能搭配,故排除B、D;再看第二空,”迷恋” 指对某一事物过度爱好而难以舍弃,放在此处语义过重,而“秉承”指承袭、接受。多用于指奉行上级的意旨、指示而言,与前面的“一直”和后面的“始终”正好呼应,,因此,本题答案为C选项。

【释义】坚守:坚决守卫;坚定地遵守或保持。

【信息源】人民文摘《英国的汽车文化》,原文链接:http://paper.people.com.cn/rmwz/html/2013-08/01/content_1295194.htm

22.我国著名语言学家罗常培说过:语言文字是一个民族文化的结晶。这个民族过去的文化靠着它来流传,未来的文化也仗着它来______。我们可以从诸多汉字现象中,如汉字的造字、构词,汉字词义的形成和______中找寻中国文化形成与发展的理据。

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( )。

推动 变革

B. 提升 演进

C. 弘扬 变迁

D. 推进 演变

【答案】D

【所属考试模块】 言语理解与表达

【题型】

【考点】实词辨析

【难度系数】

【作者】曾淑萍

【解析】先看第一空,根据搭配,“文化“不能与”推动“”提升“搭配,故排除A、B;再看第二空,演变:指历时较久的发展变化,可以形容词义的变化过程,因此,本题答案为D选项。

【纠错】变迁,指事物的变化转移,一般搭配时代、历史、环境等,不修饰词义,故排除C项。

【释义】

【题源】http://www.chinanews.com/cul/2013/10-14/5374733.shtml<<《汉字听写》专家:每个汉字背后都是一部历史>>

23.孔子文化节不仅是一场文化盛宴,更是对“郁郁乎文哉”的文明盛象的具体呈现。从最初的“孔子诞辰故里游”到今天的“孔子文化节”,变化的不只是名称,更是不断饱满的文化________和不断厚植的文化________。

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( )。

A. 涵养 继承

B. 素养 传承

C. 内蕴 沉积

D. 内涵 积淀

【答案】D

【所属考试模块】言语理解与表达

【题型】逻辑填空

【考点】实词辨析

【难度系数】一般

【作者】郑艳欣

【解析】“饱满的文化”与“内涵”,“厚植的文化”与“积淀”搭配。“因此,本题答案D为选项。

【信息源】光明网,标题:孔子文化节:各美其美,大美与共http://guancha.gmw.cn/2013-10/06/content_9091803.htm

24.求学者如果孜孜于衣食居住的安适,一定谈不上好学。同样,好学的目的也不是为了______,心灵之养甚于居养之安。学习的目的是成为“有道”之人,名闻利养并非先务。这不是______物质,而是强调学习就是学习,不要附带上物质目的。

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( )。

A.养尊处优 否定

B.丰衣足食 摈斥

C.锦衣玉食 排斥

D.肥马轻裘 抵触

【答案】C

【所属考试模块】言语理解与表达

【题型】

【考点】实词+成语辨析

【难度系数】

【作者】曾淑萍

【解析】先看第一空,通过语境可知,应该是奢侈的衣食居住,带有消极色彩。丰衣足食:作谓语、定语,指穿的吃的都很丰富充足,形容生活富裕,带有积极色彩,不符合,故排除B;肥马轻裘:裘:皮衣。骑肥壮的马,穿轻暖的皮衣。形容阔绰。作谓语、定语;指有钱人。与衣食无关,故排除D;再看第二空,“不是……而是……”前后语义相反,“而是”后面是指学习不要带上物质的目的,因此应填入与“不要带上”相近意思的词,“排斥”合适。因此,本题答案为C选项。

【释义】养尊处优:作谓语、定语,指处于尊贵地位,过优裕生活。

丰衣足食:作谓语、定语,指穿的吃的都很丰富充足,形容生活富裕。

锦衣玉食: 作宾语、定语;指奢华的生活

摈斥,指排斥;弃去。

【信息源】《孔子的好学观》,原文链接:http://www.360doc.com/content/13/1028/11/5550294_324736823.shtml

25.哈佛大学的一位校长曾提出这样的思考:我们培养出来的青年人该用什么样的方式来回报这所学校?是选择自己更好的生活,还是更好地为公众服务?150年过去了,这个问题仍然可以______当下。这位校长希望有朝一日能够在学校的纪念碑上,______选择后者的毕业生的名字。今天,在中国,已经有越来越多的青年人作出了这样的人生抉择。

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( )。

A. 叩问 雕刻

B. 质问 铭刻

C. 拷问 镌刻

D. 追问 铭记

【答案】C

【所属考试模块】 言语理解与表达

【题型】逻辑填空

【考点】实词辨析

【难度系数】一般

【作者】郑艳欣

【解析】“镌刻”即“雕刻”之意;把铭文刻或画在某种坚硬物质上或石头上。文中语境信息强调“学校的纪念碑上”,镌刻、雕刻符合文段语境。“叩问”指打听;询问之意,与语境“当下”不符,因此,本题答案为C选项。

【纠错】B、D项“铭刻”、“铭记”与文段中 “纪念碑名字”搭配不当。C项“叩问”指打听;询问之意,与语境“当下”不符。

【释义】镌刻、铭刻、叩问、质问

“镌刻”“镌刻”即“雕刻”之意;把铭文刻或画在某种坚硬物质上或石头上。

“铭刻”铸在器物上面或刻在器物、碑碣等上面的记述事实、功德等的文字:古代铭刻。

“叩问”指打听;询问之意。

“质问”根据事实提出的疑问。

【信息源】《青年人小追求见大格局》,原文链接:http://cache.baiducontent.com/c?m

26.本土的东西要想传承,一定要拥有充分的文化自信,要善于理解并______多元的文化门类,从自己的世界走到更加丰富多彩的世界中去。毕竟,世界上没有一种文化是因为封闭和自锁而实现持久传扬的,不勇于迎接挑战,不在挑战的磕碰之中______、革新、发展,就难像浴火的凤凰一样,实现自身的______。

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( )。

A. 吸收 反省 升华

B. 包容 自省 涅槃

C. 吸纳 醒悟 突破

D. 兼容 觉醒 重生

【答案】B

【所属考试模块】 言语理解与表达

【题型】逻辑填空

【考点】实词辨析

【难度系数】容易

【作者】郑艳欣

【解析】“涅槃”与文中语境信息强调“浴火凤凰”符合文段语境。因此,本题答案为B选项。

【纠错】A、C项“升华”、“突破”与文段中 “浴火凤凰”搭配不当。D项“兼容”与多元的文化门类与语境“当下”不符。

【信息源】 云南日报《原生态文化 交融与突围》,原文链接:http://cpc.people.com.cn/pinglun/n/2013/1107/c78779-23467468-2.html

27.中国改革已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,需要解决的问题格外艰巨,都是难啃的硬骨头。这个时候就要一鼓作气,______、畏葸不前不仅不能前进,而且可能______。

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( )。

A. 优柔寡断 半途而废

B. 三心二意 功败垂成

C. 迟疑不决 功亏一篑

D. 瞻前顾后 前功尽弃

【答案】D

【所属考试模块】 言语理解与表达

【题型】

【考点】成语辨析

【难度系数】

【作者】曾淑萍

【解析】先看第一空,根据并列关系,可知应填入一个与“畏葸不前“意思相近的词,畏葸不前:指畏惧退缩,不敢前进。 作谓语、宾语、定语;含贬义。瞻前顾后:指原形容做事谨慎;考虑周密,现也形容顾虑太多;犹豫不决,符合语境;再看第二空,填入一个”畏葸不前“将导致的结果,前功尽弃:指以前的功劳全部丢失。也指以前的努力全部白费,符合语境,因此,本题答案为D选项。

【纠错】文段并没有提到中国改革要成功了,因此“功亏一篑“”功败垂成“,故排除B、C项;半途而废:比喻事情没做完就停止,不能善始善终,并没有体现过去取得的成就没有了,因此排除A项。

【释义】

优柔寡断:指做事犹豫,缺乏决断。

瞻前顾后:原形容做事谨慎;考虑周密。现也形容顾虑太多;犹豫不决。

半途而废:比喻事情没做完就停止,不能善始善终。

功亏一篑:比喻做事情只差最后一步,没能完成。

三心二意:常指不安心,不专一。形容犹豫不决或意志不坚定,犹豫不定。

功败垂成:意思是指事情接近成功的时候却遭到了失败。

【信息源】重靑网《习近平:中国改革已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》

http://www.cqqnb.net/html/inland/3029.html

28.去年的“双十一购物节”让外界______中国热闹异常的电子商务产业。美国媒体感叹中国的“双十一”一天的销售规模已经赶超美国两大网上购物日,预计电子商务将______中国在2015年成为全球最大的零售市场。

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( )。

A. 惊诧 力推

B. 关注 助推

C. 热议 襄助

D. 聚焦 助力

【答案】D

【所属考试模块】 言语理解与表达

【题型】

【考点】实词辨析

【难度系数】

【作者】曾淑萍

【解析】先看第一空,“惊诧”不能直接接宾语,故排除A;“通过文意可知,是中国电子商务受到广泛关注,因此“聚焦”最合适。“热议“只是引起议论,没有体现这种积极的感情色彩,”关注“也是中性词语,均不符合。因此,本题答案为D选项。

【纠错】助推,指一种辅助的推进手段,放在此处不合适,排除B。

【释义】襄助:辅佐;帮助。

【信息源】《“双十一”狂欢后的“冷思考”:人才紧缺是电商发展的短板》,原文链接:

http://www.bokee.net/bloggermodule/blog_viewblog.do?id=15646513

29.高油价时代,如何节油成为车主们关注的焦点,于是各种节能产品______,汽油清净剂、节油贴、节油丸、省油精等_______。

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( )。

A. 应运而生 层出不穷

B. 供不应求 五花八门

C. 应接不暇 举不胜举

D. 琳琅满目 屡见不鲜

【答案】A

【所属考试模块】 言语理解与表达

【题型】逻辑填空

【考点】成语辨析

【难度系数】一般

【作者】郑艳欣

【解析】“应运而生”应:顺应;运:原指天命,泛指时机。旧指应天命而产生。现指适应时机而产生。根据语境“如何节油成为车主们关注的焦点,于是各种成品才顺应时机出现”因此,本题答案A为选项。

【纠错】B、C、D项与语义不符。

【释义】供不应求、应接不暇、琳琅满目

“供不应求”供:供给,供应;求:需求,需要。供应不能满足需求。

“应接不暇”原形容景物繁多,来不及观赏。后多形容来人或事情太多

“琳琅满目”琳琅:精美的玉石。满眼都是珍贵的东西。形容美好的事物很多。

【信息源】标题:汽车稳压节油器:是高科技还是大忽悠? 来源 :科技日报 链接:http://news.xinhuanet.com/fortune/2013-10/12/c_117678026.htm

30.造谣传谣行为不但构成违法犯罪,更不断侵蚀社会诚信,______社会道德基础。打击网络“大谣”,净化网络环境,刻不容缓。现实中,互联网的监督涉及部门众多。要及时迅速地______网络谣言,打击“大谣”,需要进一步提高“虚拟社会”的服务和监督水平。

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( )。

A. 侵入 鉴别 B. 侵袭 认清

C. 瓦解 甄别 D.渗透 破除

【答案】C

【所属考试模块】 言语理解与表达

【题型】逻辑填空

【考点】实词辨析

【难度系数】一般

【作者】郑艳欣

【解析】“瓦解”比喻崩溃解体。文中语境信息对应“社会道德基础”, “甄别”区别,强调认真、慎重地鉴别,因此,本题答案C为选项。

【纠错】A、B、D项“侵入”、“侵袭”、“渗透”与文段中“社会道德基础”语境搭配不当。

【释义】侵入、侵袭、渗透

“侵入”指 (外来的或有害的事物)进入内部

“侵袭”指暗中侵入,破坏。

“渗透”指是指水分子以及溶剂通过半透性膜的扩散。

【信息源】标题:“虚拟社会”甄别谣言 网络呼唤创新管理 来源:光明日报 链接:http://www.chinalxnet.com/content/2013-08/29/content_268808.htm

上一篇:2011年云南424公务员联考行测真题(文字版)

下一篇:没有了

掌上华图客户端下载

甘肃省考面试辅导课程
京ICP备11028696号-11 京ICP证13015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1470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