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5-07-17 14:52 公安招警考试 http://www.jnwlp.com/zhaojing/ 作者:张敏 来源:甘肃华图
甘肃分校 叶浩浩
2015甘肃政法干警考试中华图教育对广大考试强调的是“阅读理解能力”,也提到了它在申论考试中只能算是“基本功”。只要你仔细认真地读材料了,问题很容易被发现。
考生们在自己备考时一定要多读多想多关注,拓宽自己的知识面,阅读的问题便可迎刃而解。在今天的文章中,我们重点要给大家介绍的是“综合分析能力”,它属于真正意义上的“源于材料、高于材料”,不仅需要考生具备读懂材料的能力,还得在此基础上会思考、有想法、能分析。
综合分析能力——要求对给定资料的全部或部分的内容、观点或问题进行分析和归纳,多角度地思考资料内容,作出合理的推断或评价。
不难看出,综合分析能力更加侧重于考察考生的思维能力,而不在于机械的阅读,具体来看:
首先,值得我们关注的是“对资料的内容、观点或问题进行分析归纳”。在这句要求中,明确点名了综合分析的针对对象是给定材料中的“内容、观点或问题”,比如说:就某地的做法予以分析评价,就某人的观点予以分析评论,就某事所反映的社会问题进行原因或影响的分析。同时,还要求考生“分析和归纳”,即先拆分问题,再整合答案。这些就已经有别于前文我们提到的“阅读理解能力”,但同时这些分析却都离不开“阅读理解能力”。在这一过程中,考生必然不能天马行空想当然地进行分析评价,其根源还是要依据材料作答,再做出适当的衍生推理即可。
其次,“多角度地思考”则给考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,即思考问题要全面客观。那么,什么样的思考才能称之为“全面”呢?在这里我们要给大家引入“主体”的概念,即按照不同的参与主体来进行多角度的分析思考。以“粮价”问题为例:有人主张通过提高粮价来提高农民群体的收入,并举出了大量数据,此时请考生对此予以评价是否合理,我们该怎么回答?在粮价问题上,我们必须要知道关系到切身利益的,不仅仅只有农民这一主体,还有非农产业的消费者,还有社会和国家。如果只是从农民的角度出发看待问题,以管窥豹,那么问题必然不能解决,甚至还会带来新的社会问题。所以,只有从不同主体的共同利益出发,多措共举,才能保证社会安定。此时,我们便也做到了“多角度”地思考问题。
最后,需要我们重视的是“合理的推断或评价”。这句话本身并不难理解,但问题的关键恰恰就在于:在申论考试中,什么样的推断和评价可以被称为是“合理的”?这就得回到在上一篇文章中提到的“准公务员”身份:任何推断或评价的出发点,一定是不能违背“准公务员”这一身份和立场的,只有以一个公务员的眼光看待问题,做出分析后的评价,才能符合申论考试的要求,也才符合公务员考试设置的根本目的。
(编辑:华图_seven)
华图在线APP客户端下载